突发事件安全心得体会(精选3篇)

作者: 时间:

推荐文章

突发事件安全心得体会(精选3篇)

突发事件安全心得体会 篇1

  半年来,本人积极参加亲清学堂学习,收获颇丰。1月6日晚上,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特约评论员杨禹深入浅出地讲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及20__年展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应急管理工作实际,谈谈个人体会:

  社会进步离不开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

  应对突发事件,要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一、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

  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

  三、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

  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

  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

  五、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

  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

  总之,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树立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

突发事件安全心得体会 篇2

  如果要说起学校里面开心的事情,那我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但是说起同学之间的冲突,那也是惊天动地,记忆犹新。

  还记得前几天的大事件,真的是引人侧目啊!

  那天,课间休息,我们班好几个同学一起在玩唐泽瑞带来学校的悠悠球,吕泽斌突然冲过来把悠悠球踢飞了,大家一起警告他不要再踢,可他还是连续踢了两次,我一看他这样不听,还欺负别的同学,顿时怒火中烧,带头准备去教训他,可他一看见我转脸就跑,我带头去追他,他跑到了楼梯口那边,被我追上了,我教训了他。

  当我走进教室,竟然看到他拿着打印机用的墨水,怒气冲冲的向我冲了过来。他是想用墨水泼我吧,我想。我赶紧跑到了教室后面,拿起了扫把,想和他保持距离,同学们围了过来,他的气焰高涨,大喊大叫,墨水弄到了扫把上,我看到他完全丧失理智的愤怒,赶紧继续拿着扫把把他推开,他使劲的往前冲,扫把上面的墨水弄得他满脸都是,他发狂了,拿着墨水满教室泼,周围同学尖叫着赶紧闪开,但是就在这一瞬间,大家的衣服上,桌子上、书上、教室后面的墙上、地板上已经到处都是墨水了。

  这次事件发生后,汪老师请了我妈妈去学校,教导主任对我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我自己静心反思,确实这件事情发生裂变的原因还是在我。

  整个事件,如果不是我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劝阻,不会伤害环境,伤害到同学,搞得教室一团糟,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冷静,好言相劝,解决不了就告诉老师,毕竟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真的要吸取教训啊!

  妈妈陪着我回到了家,一路上不停的唠叨我,感觉整个世界阴云密布,想着回到家里的雷雨交加,我真是欲哭无泪啊......

突发事件安全心得体会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报告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核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成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分子,要想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干部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势必不断加深对推动科学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切实增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的能力,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为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由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编写的科学发展主题案例材料作为第三批全国干部培训的通用教材,是党建读物的一本好书,我在工作之余挤出时间进行了学习,收获颇多,现就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结合本地区实际谈几点体会,由于本人到镇工作时间较短,很多的人文、地理还不熟悉,谈的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及分类、定级

  对突发事件的定义,国内外各有其说,很难形成统一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xx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法中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必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从定义中不难看出界定突发事件有4个要件:一是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地点及危害难以预料,往往超乎人们的心理惯性和社会的常态秩序。二是破坏性,事件给公众的生命财产或者给国家、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危害往往是社会性,受害对象也往往是群体性的。三是紧迫性,事件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拿出对策,采取非常态措施,以避免事态恶化。四是不确定性。事件的发展和可能的影响往往根据既有经验和措施难以判断、掌控,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事态进一步扩大。

  在我国现阶段,突发事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对我国的突发事件进行分类,既要深入分析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也要充分考虑我国的自然地理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要兼顾目前我国的应急资源分布和政府组织结构等情况,同时还要根据某些突发事件的关联性、相似性进行必要归纳,力求分类合理,便于应对工作的组织协调。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对突发事件分为以下4类:

  1、自然灾害: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直接所致,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其本质特征是由人们无视规则的行为所致,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其本质特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所致,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

  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由一定的社会问题诱发,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这4类突发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事件可能与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者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必须具体分析、统筹应对。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

  1、应对突发事件的坚持的原则。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明确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的理念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协调联动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取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防范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一是预测预警。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二是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应急响应、指挥协调、应急结束等环节。

  三是恢复重建。主要包括:善后处置、调查与评估、制订恢复重建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环节。

  四是信息发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及时澄清不实传言和谣言,确保不因虚假信息造成社会公众恐慌。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